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通过大鼠股动脉和静脉临床前研究进一步验证机器人显微外科平台 2025-11-02


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

Issue 07 · Volume 41 · September 2025


Cho et al.

Further Validating the Robotic Microsurgery Platform through Preclinical Studies on Rat Femoral Artery and Vein

通过大鼠股动脉和静脉临床前研究进一步验证机器人显微外科平台

屏幕截图 2025-11-03 171914.png

背景

本研究旨在利用大鼠股血管模型,验证机器人显微外科平台的操作熟练度与精确性

方法

由8名经验不足5年的显微外科医生分别对256条大鼠股血管进行吻合操作:其中一半血管采用机器人辅助吻合,另一半采用传统手工吻合。每位医生完成8次试验(即8只大鼠)。对比分析两组在血管特征、操作熟练度(吻合耗时及机器人显微外科技能结构化评估[SARMS]得分)以及吻合精确度(通畅率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结果)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使用机器人辅助组平均经过4次试验后,其总吻合时间与通畅率趋于稳定。机器人组单条血管吻合耗时显著更长(第8次试验时:34.33分钟 vs. 手工组21.63分钟,p< 0.001),部分原因在于其缝合针数多于手工组(动脉:7.86 ± 0.51针 vs. 5.86 ± 0.67针,p= 0.035;静脉:12.63 ± 0.49针 vs. 9.57 ± 0.99针,p= 0.055)。至第4次试验时,两组的SARMS评分已无显著差异。SEM结果显示,手工组血管壁更易出现缝线间距不均、内褶撕裂及血管壁损伤等现象

结论

通过机器人辅助操作,显微外科医生能在4次试验(完成8条血管吻合)内经历一个快速但陡峭的学习曲线,最终达到与手工组相似的通畅率、操作精确度及熟练度。机器人吻合虽耗时较长,但其增加的缝合针数反映了更高的操作精度与准确性。SEM检查进一步揭示了机器人技术在避免意外并发症方面的潜力,彰显了其提升吻合精准度的优势


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 为同行评审期刊,旨在为重建显微外科和复杂的重建外科领域的论文发表提供一个国际平台。本刊于 1984 年创刊,为显微外科学界发表和分享学术论文。

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 提供了跨越基础实验室、转化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论文涵盖复杂重建和显微外科等当今的热门主题。此外,特别版块还探讨新技术、创新、材料和重大问题病例等主题。

本刊欢迎有争议的话题、编辑评论、书评以及读者来信,以便完善和丰富其信息。所有论文均经过该领域国际专家的严格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