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眼底照相作为研究中风和痴呆症的工具 2024-04-22

#Thieme未来星计划荣誉推出神经病学专题,我们将与未来星计划的小伙伴们持续推荐解读与神经病学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欢迎关注。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本期推荐 & 解读  BY

刘梦真 | 首都医科大学

↓ 神经病学专题丨96

脑卒中和痴呆等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挑战。尽管小血管疾病与中风和痴呆的发展有关,但缺乏可靠的手段评估颅内血管的微循环。视网膜血管与脑小血管有着相似的胚胎学起源、解剖特征和生理特性,为研究体内脑微血管和神经元病理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窗口”。研究表明,视网膜血管病变可以反应脑小血管病的病变。高分辨率数字成像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发展使眼底照相能够对视网膜微循环改变进行准确和可重复的评估。

Seminars in Neurology

Ocular Fundus Photography as a Tool to Study Stroke and Dementia
Carol Y. CheungChristopher ChenTien Y. Wong

Semin Neurol 2015; 35(05): 481-490
DOI: 10.1055/s-0035-1563570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眼底照相可以捕捉到3类视网膜血管征象:(1)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小动脉征;2)视网膜血管直径的改变;(3)视网膜整体几何形态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致分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和增殖性疾病的晚期阶段,包括一系列视网膜血管体征,例如微动脉瘤、出血、棉絮斑、硬性渗出物和新生血管形成。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大致分为血管收缩期、硬化期和渗出期。视网膜病变体征是眼部靶器官损伤的相对较晚的指标,可能反映结构性微血管损伤的晚期阶段,包括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目前对视网膜血管评估应用较广泛的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如Singapore I Vessel Assessment等)测量视网膜小动静脉,再用修正后的Parr-Hubbard公式算出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CRVE)、视网膜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及视网膜动静脉比值,结合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小动脉征等一起评估。

研究表明,卒中患者发生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几率非常高。在一项关于大型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ARIC)的亚组分析中发现,缺血性卒中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同时存在脑白质变性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此外,一项荟萃分析证实,视网膜静脉内径显著增加与发生脑中风风险相关性更大,提示小静脉可能在微血管中风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另外,不同的视网膜病变与脑卒中亚型有关,如视网膜小动脉狭窄和小静脉增宽与腔隙性卒中有关,而视网膜出血与脑出血有关。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评估视网膜病变是否可以区分中风亚型,特别是由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卒中。此外,视网膜血管变化和脑小血管疾病标志物相结合可用于判断脑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几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均表明,视网膜病变与认知障碍有关,可能与视网膜小动脉变窄、视网膜小静脉变宽和视网膜脉管系统改变等有关,但存在争议。雷克雅未克研究认为,视网膜病变仅与血管性痴呆有关,与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无关。而鹿特丹研究则认为,视网膜病变与常见的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均有关,视网膜小静脉增宽的人更容易发生痴呆,尤其是血管性痴呆。因此,需要更多纵向数据来阐明视网膜血管变化与痴呆之间关联的时间顺序,并评估眼底照相是否可能具有额外的价值,以预测哪些人可能有发展为认知障碍进展的风险痴呆。

通过眼底照相可以客观地测量视网膜血管变化,反映脑微血管系统的变化情况。目前关于脑卒中和痴呆中视网膜血管变化以及脑小血管疾病标志物的发现为脑微循环中发生的特定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线索,这可能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视网膜血管病变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和病因(例如,自身调节障碍、炎症、内皮功能障碍等),以解释上述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观察结果;视网膜脉管系统的变化也可能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方法;开发新的软件程序,以标准化方式结合视网膜血管变化的自动测量和记录,以及风险预测算法,以提高精度和可靠性。

Seminars in Neurology是有关神经疾病评估、诊断和治疗最新趋势的综述期刊。涵盖领域包括多发性硬化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肌营养不良、神经免疫学、脊髓疾病、中风、癫痫、运动神经元病、运动障碍、高级皮层功能、神经遗传学和神经眼科学。每期都在专家客座编辑的指导下完成,并要求投稿人聚焦于一个热门的临床主题。

对该领域最新信息的最有时效性的报道使该期刊成为神经病学家和大众的宝贵资源。